昆侖玉以白玉產量占比高和種類豐富而著稱,我以個人收藏和市場上常見的白玉,給朋友們介紹幾種:
(1)野牛溝糖包白:實際上產于托拉海溝。其特征是外裹一層糖皮(不同時期糖皮厚薄和顏色不同),賭的風險大故又稱賭石。該玉白色純正,顆粒細膩,堪比和田玉中的羊脂玉。但其糖色呈芝麻點狀,往往對俏色貢獻不大。
(2)“陽山”白皮料:皮料是分布在礦脈附近的殘坡積玉。因其散落在陽坡,為次生料。后期受光程度好,氧化充分,表皮常有一層紅皮或黃皮。該料因處于地表冷凝速度較快,往往顆粒較細,硬度和密度也較大,薄時敲擊似有“鋼板”之音。白度好但稍顯“透”明,“水線”顯多。
(3)礦帶白皮料:這種玉石有多種,均為礦帶原生料。共同的特征是玉的表面往往有一層“霧”狀物淺淺地覆在玉石面上。這種玉石顆粒細膩,成品率高。最明顯的是這種玉石見光“返色”好,尤其是霧狀層越均勻越好。
(4) 泡狀皮料:因其表皮出露大量0。1--0。5毫米的泡狀點,又稱“大白點料”,這種料形狀呈菱型的規整的邊,為原始裂面,相互平行呈獨玉狀,往往無漿皮。這種料返色好,顆粒細,干凈,雖面上有泡狀點,但多不進玉;該料顯“透”明。
(5)"粗”種白料:該料在橫截面上顯現似“米豬肉”粒狀,故稱"粗種料”。但當切開后顆粒細,油性足,尤其邊緣有“糖”時(其實是氧化相對充分)。這種白玉較一般昆侖玉不透而有凝重感,新疆人非常喜歡,多“視”為95于田料。
(6)“雞窩”礦料:多產于托拉海溝,因呈窩狀產出,故稱“雞窩礦”料。該玉色白而溫潤,顆粒極細,橫斷面似“肉絲”狀,但產出規模小,椐說不宜精細雕刻(為單斜結構)。
(7)“干漿”白料:是條帶狀分布的礦帶料,其特征是玉和漿分界非常清晰,漿皮呈大塊“碎裂狀”,似“龜裂”,故人們戲稱干漿料。這種料往往顆粒細,油性足,但顏色不是很均勻,偶有串漿。它是昆侖玉的主要品種。
昆侖白玉主要產于三叉河玉礦,油性。顆粒和凝重感較托拉海玉礦(野牛溝)相對差些,但玉質好壞往往是在后期切開后,才被人們認識和喜歡。上述玉料隨開采深度加大多已消失,從今天所產玉料(人們稱新料)來看,似有野牛溝閉坑前的特征,是否兆示著昆侖白玉離枯竭已不遠了呢!
Copyright © 2014 BOAOYUQI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權所有:鎮平縣博奧玉器有限公司
聯系人:范總 官方微信:BA456778 微信公眾號:博奧玉器
聯系方式:18695975888